对沈阳人脸识别说“不”,是考虑到人脸识别可能造成的信息泄露。理由是:如果人脸数据被泄露和滥用,不仅不能改善社会治安,反而可能使相关违法犯罪活动激增。人脸数据一旦泄露,将终身泄露。
的确,现实中已经出现过沈阳人脸识别带来的安全隐患。无论是不法分子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并制作相应的“变脸”视频,还是“00后”男孩绕过厦门银行App的人脸识别系统,用虚假身份信息注册多个账号并转卖牟利。随着人脸数据的海量收集,人脸数据可能会像电话号码、身份证号一样,成为犯罪分子使用的新手段。
但是,任何技术都会带来风险,技术进步不会因为任何风险而停滞不前。沈阳人脸识别技术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发展的产物。近年来,随着沈阳人脸识别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突破,它被广泛应用于行政服务、金融业务、单位考勤、门禁系统和司法办案等领域。“刷脸签到”、“刷脸支付”、“刷脸进出”是市民生活的常态。尤其是在这个时期,人脸识别在精确控制和跟踪人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优势。因此,不应该因为新技术可能被滥用而禁止或谴责它们。
沈阳人脸识别技术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基于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问题。对数据合理使用的质疑和对潜在风险的担忧也是当前争议的主要来源。在这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规定,监管存在一定困难。目前更合理的做法是呼吁相关经营主体重视商业道德,遵守数据使用伦理,对造成损害后非法使用数据的人进行严厉处罚。
工信部就《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表示支持建设基于商用密码、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的网络身份认证体系。只要沈阳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合法利益,收集的个人数据可以得到充分保护,就应该鼓励其应用和发展。